必赢242net25周年系庆系列学术报告——陈利顶研究员:城市景观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

发布时间:2021-12-24  浏览次数:1243

       2021年12月22日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利顶研究员(杰青)在必赢242net余兆武老师的邀请下进行了题为“城市景观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的学术报告,作为必赢242net25周年系庆系列报告。陈利顶研究员是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

       讲座共有三个环节:王琳系主任致辞、陈利顶研究员学术报告和讨论。300余位老师和同学在线上参与讲座。王琳老师首先致辞表示学术报告是必赢242net系庆的重要一环,很荣幸邀请到陈利顶研究员。王琳老师代表必赢242net全体师生对陈利顶研究员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讲座圆满成功。

       陈利顶研究员从问题的背景、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环境效应、城市景观空间配置的雨洪效应和城市景观配置的径流污染效应四个方面和大家讨论了自己在城市景观格局和生态环境影响方面的工作和思考。首先,陈老师介绍,城市是人类活动最集中、人与自然矛盾最突出的地区。快速城市化和人口集聚增长导致生态用地流失和生态系统服务下降,造成一系列的问题,如热岛效应、城市内涝、雾霾效应、城市面源污染等。

       陈利顶研究员指出,绿地损失会导致地表温度上升,而绿地恢复可以降低地表温度。但是原有绿地带来的效益远大于由不透水表面恢复为的绿地。此外,目前很多研究都在关注城市景观格局对绿地降温效应的影响,其实寄希望于景观格局优化与调整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作用有限,在规划设计时必须留出足够的生态用地。陈利顶研究员还发现,随着不透水面的增加,内涝风险也会增加。虽然流域景观空间配置对峰值流量有一定影响,但对径流总量影响不大。降低雨洪风险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调整汇水路径,二是提高雨水入渗能力。此外,不同材料下垫面在径流污染截留方面也存在差异。

       最后,陈利顶研究员表示目前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中还是存在缺乏生态思维的问题,未来在城市的“大拆大建”中需要考虑到这一点。

       陈利顶研究员的精彩报告引起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余兆武老师首先对整个报告做了总结,并表示陈利顶研究员的报告令他回味无穷。必赢242net硕士生李思恒同学提问:绿地变不透水面的增温效应强于不透水面恢复绿地的降温效应,这背后潜在的机制是什么?陈利顶研究员表示,这和生物量和土壤有关系。原来绿地的覆盖率比较高、生物量较大,增温效果相对较好。人工的改造过程还会对土壤产生影响,造成蓄水、温度调节等功能的差异,所以绿地和不透水面相互转化会造成降温效果变化。必赢242net博士生谢伟提问,面对碳减排的局势和相关环境问题,城市区域面向未来的发展如何从考虑改造景观格局角度寻找新思路?陈利顶研究员表示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组成和面积在城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景观格局因素是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被迫做出的选择。城市没有再多的土地用于绿化时,景观格局的优化才变得有意义。

       本次学术报告对必赢242net为必赢242net师生从更多维视角理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引起了同学们广泛讨论,报告取得积极反响。

陈利顶教授学术报告